首页 > 实时讯息 >

王益区:农业发展新征程 田间地头话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6:23:00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罗速速)“我们村的桃甜到了全国!2023年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又拿了农高会‘后稷奖’,游客慕名前来桃园采摘,市场供不应求。”王益区孟姜塬村党委书记王晓梦指着“孟姜红”品牌展示中心里的各类桃衍生文创产品介绍到。

“十四五”以来,王益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135”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固根基,以特色产业育动能,以乡村振兴焕新颜,交出了一份“粮丰、业兴、村美、民富”的亮眼答卷。

特色产业是农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王益区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以鲜桃为首位、多品类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有农业产业园6个、农业龙头企业14家,四年间新培育龙头企业10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建成“孟姜红”品牌展示中心,开发桃文创产品70余种,“西农王益区桃树专家工作站”为产业注入科技活力,“孟家原桃”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荣获第31届农高会“后稷奖”,“王益鲜桃”“王益大樱桃”先后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全区水果种植面积2.5921万亩,总产量2.9163万吨,果业综合收入超1.2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1.2%、19%、33.3%,实现“四连增”的亮眼成绩。

畜牧业与中药材产业同步发力,丰富农业产业“版图”。建成生猪、蛋鸡、肉羊、加州鲈鱼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场达16家,林麝、梅花鹿特色养殖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生猪饲养量2.2万头、牛羊饲养量0.67万头(只),猪牛羊禽肉类产量1459.9吨、禽蛋产量3772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41%、36.7%、28.8%、1.6%,肉类产量四年年均增6.5%,生猪、肉兔饲养量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建设现代中兽药科技产业园,培育11家生产经营主体,2024年中药材留存面积1.3万亩,产量2441吨、产值2100万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3%、6%。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87亿元,四年年均增长5%,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钥匙”。

在黄堡镇黑池塬村的高标准农田,金色的麦芒随风摇曳,大型收割机穿梭作业,一派丰收景象。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王益区始终把保障粮食产能放在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3.35万亩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耕基”。202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5.0253万亩,总产量1.058万吨,较2020年增加0.0699万吨,实现连续增长;小麦、玉米综合防效分别提升至92.2%、93.3%,病虫害防控能力持续增强,让“中国饭碗”在王益大地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以前村里厕所又脏又臭,现在家家户户用上无害化厕所,垃圾有人收,出门就是小花园,住得比城里还舒服!”黄堡镇新村村民杨阿姨领着记者参观村容村貌。王益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底线,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2021年以来建成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1109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96%,较2020年提升9.79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100%;安村获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孟姜塬村入选首批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其桃园景观荣获“首届陕西特色魅力田园”称号,孟姜塬村、塬畔村相关经验入选全省“千万工程”典型案例,美丽乡村“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从粮田到果园,从养殖场到产业园,从美丽乡村到富裕农家,“十四五”期间,王益区农业发展蹄疾步稳。未来,王益区将继续深耕农业沃土,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乡村蝶变,书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