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夜”态 燃夏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8:11:00    

在暑期夜校“学”起来,在夜间动物园“逛”起来,在夜骑路线“动”起来——

新“夜”态 燃夏日

随着盛夏的到来,夜经济登上“C位”。

近年来,围绕夜食、夜购、夜游、夜娱等,中国各地夜间消费业态持续“上新”,为夜经济注入持续动能。这个夏天,一些花样新“夜”态让夏日夜色更加动人,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年轻人上夜校3秒抢空一门课

近日,浙江省文化馆暑期夜校选课开始,热门课程很快显示“名额已满”。有人对着手机屏幕连声懊恼“手慢了”,有人在社交平台欣喜晒出抢课成功的截图……

据了解,此次夜校培训包含公益基础班与收费进阶班两种模式。公益课采用摇号确定学员名单,流行声乐班、书法楷书班、民间舞班等均有上百人报名;进阶班多为“专业师资+精品小班”配置,报名采用先报先得的“秒杀”模式,像越韵清音班、赵孟頫楷书精讲班的名额,上线几秒钟即被抢空。

由此产生的微博话题“年轻人上夜校3秒抢空一门课”,登上社会热搜榜。发布不到24小时,阅读量已突破50万。

近期,多地暑期夜校同样报名“火爆”。中国美术学院掐丝珐琅、陶艺手作等课程持续火热;山东省泉民夜校AI办公培训课名额秒空……丰富的夜校课程,正解锁青年发展新路径。

为何年轻人如此追捧暑期夜校?

“夜校有专业师资授课,学的内容更深,自己‘充电’的同时还能避暑,可以说一举两得。”在潮新闻客户端的报道中,浙江省文化馆暑期夜校学员李女士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像我在的越韵清音班,8节课只要600元,学费也很划算。”

许多网友留言称,对职场年轻人来说,夜校是名副其实的“技能充电站”,在业余时间,他们能接触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掌握“N”技之长。

据大众日报客户端报道,短视频剪辑、人工智能应用、英语口语提升等暑期夜校课程,精准直击职场痛点,助力年轻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同时,夜校也是兴趣与解压的“双效空间”,调酒、咖啡拉花等课程可以帮助年轻人在学习中释放压力,享受惬意的夏夜时光。

暑期夜校的火热,不仅为年轻人搭建了学习平台,更悄然催热夜间消费,形成“上课+消费”的夜生活新场景。例如,下课后直奔隔壁商圈吃夜宵,成了不少学员的日常;学习咖啡拉花的学员,课下常会去咖啡厅实践技能,交流学习心得;乐器课程的火爆,让夜校周边琴行的乐器租赁和购买需求激增……

人民网评论认为,夜校的兴起,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活夜间消费市场,让年轻人的夜晚在学习与体验中更具活力,也为城市夜经济的繁荣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暑假在动物园当一回“夜猫子”

夏日傍晚,夕阳为天空染上了橘色光晕。上海野生动物园里的“夜猫子”,纷纷开启夜生活——小熊猫将整个身子与冰块紧紧贴合,让全身尽享冰凉;棕熊则在水中展示着“狗刨式”的泳姿;优雅的火烈鸟们于水雾中翩翩起舞……

7月15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启动夜游项目,为游客带来夏日限定游园体验。据了解,游客可以乘坐观光车,沿途近距离观察猎豹、非洲狮、东北虎等猛兽的夜间状态,还可以乘船进入水域探秘区域,观看金丝猴、黑帽悬猴、河马等动物的夜间行为。

这一新“夜”态,获得网友肯定。在上海野生动物园的抖音账号评论区,有网友留言称:“夏天的晚上太适合逛动物园了,天气不会太热,而且动物还很活跃。”

“乘船夜游上海野生动物园,真的很舒服,动物在夜间也更自在。”据上观新闻报道,游客张女士称,暑假正是亲子游的好时机,“夜游动物园让孩子们充满新奇感,只要仔细观察,都能获得很好的体验!”

无独有偶。这个夏日,大连森林动物园、长沙生态动物园、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等也相继开启“夜游”模式,带领游客走进动物们的夜生活。

“夜游期间,动物们反而会更加放松,游客也能感受到更真实的‘野性魅力’。”在华声在线的报道中,长沙生态动物园负责人表示,通过观察,园方发现动物对于“上夜班”是十分接受的,因为夜间更凉爽,动物可以留在室外展区四处“溜达”纳凉,不必早早回到内舍。

设计开放夜游活动,首先要保证动物状态。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夜游主题活动是各家动物园在动物展出形式、夜间灯光等方面进行的一次优化升级。园区会在尽可能减少对动物干扰的前提下,引导游客适应黑暗,不仅用眼睛,还调动听觉、嗅觉,进而获得更丰富的游览体验。

在抖音,“夜游动物园”话题相关播放量已达472万次;在微博,“暑假在动物园当一回‘夜猫子’”话题受到网友关注。网友“简单生活”说:“夜幕下的动物园真的别有一番风味,看到狮群在夜灯下低吼,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非洲草原,推荐大家有空也去体验。”

夏天总要体验夜骑的快乐

傍晚,当夏日的热浪渐渐消退,越来越多的户外骑行爱好者选择在此时出发,享受仲夏夜骑的快乐,让运动的多巴胺赶走一天的辛劳。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从檀谷商圈至戒台寺的骑行线路,成为众多骑行爱好者的夜骑首选。据统计,这段路全长约8公里,90%以上为山路弯道,普通骑友在1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单向骑行,沿途风景优美。

“一到晚上,微信群里一声招呼,大家会纷纷响应。”一位骑行俱乐部主理人介绍,“夜骑中,你能体会到轮流‘破风’的感动,共赏城市夜景的绚烂,还能享受运动后一起‘撸串’的快乐。”

在抖音,网友们争相发布短视频作品,分享自己的夜骑体验。截至7月22日19时,“夏天总要体验夜骑的快乐”话题相关播放量已达到4591万次。

进入夏季,在不少城市,“夜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上海浦东新区的滨江骑行线,晚上总是能见到串珠似的骑行爱好者。在北京,除了檀谷商圈至戒台寺骑行线,长安街沿线、亮马河、二环水系旁都是热门夜骑地,身着骑行服、戴着头盔和护目镜的骑行爱好者飞驰而过,与城市风光融为一体。

“一开始夜骑是为了减肥,后来发现它特别能缓解焦虑情绪。”一名刚“入坑”夜骑的网友说,“晚上下班后,迎着舒爽的晚风骑行,欣赏城市夜景,可以忘却许多烦恼。”

动辄十几甚至数十公里的骑行,不仅人需要补充能量,车辆、装备也需要检修维护,围绕夜骑的诸多新消费场景便应运而生。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在檀谷商圈至戒台寺这条线路上,新型骑行驿站受到骑友们的欢迎,这里可以提供洗漱、装备购买、维修等一站式服务。“我通常夜骑后,会到驿站做一些补给,也可能洗个澡,换套衣服,都很方便。”夜骑爱好者薛龙说。

与此同时,各类夜骑社群还将运动场景延伸至文旅、零售等消费空间,构建起个性化城市生活新体验。

据中新网报道,在浙江省宁波市老外滩,结束骑行的夜骑者跟着“咖啡地图”穿梭于多家特色咖啡馆,集齐印章兑换定制骑行杯;浙江省杭州市一骑行社群开发“精酿巡礼线”,串联骑行路线内的5家酒吧,将里程数转化为折扣酒券……微信网友“听雨眠”对此评论称,“当运动场景与城市空间深度交融,创新‘夜’态正蓬勃生长。”(记者 刘乐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