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任飞 每经编辑:肖芮冬
7月24日,上证指数收盘站上3600点,开启A股阶段性新征程。尽管指数走势上扬,但板块轮动较快也是事实,不少基金投资者仍为赚钱效应担忧。
事实上,二季度报告显示的权益类基金净赎回现象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募基金持营带来了压力,如何破局是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不少基金公司虽然重视当前的市场行情,但存量产品的销售并没有太明显的提升。从产品的布局来看,依然是以工具化指数型产品为主,甚至有的基金公司依然准备布局红利指数产品。
沪指站上3600点,部分基民投资产品却表现平平?
“最近市场是不是变好了?为啥我的基金没怎么涨?”这是最近不少基民的槽点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同一些朋友交流时发现,有人在2021年申购的基金至今依然净亏损5万元;也有朋友表示,她所持有的基金中,至今亏损最多的接近50%,并表示“以后都不可能买主动(产品)了”。
还有人表示,其他的主动型基金买了那么久,最后贡献收益的还是今年买的沪深300指数基金和地产指数基金。
朋友们的投资历程可以说是近些年来基民的部分缩影。一方面,跟随彼时火热的行情在尾声阶段进入市场“被套”;另一方面,大家普遍买了主动型产品,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会不会直接亏没了?”
然而,随着A股市场的演绎,近期指数的连续上涨让一些投资人又关注到一件事——指数的上涨与其持有基金的收益状况不匹配。事实上,从记者了解的投资人所持有品种来看,普遍是一些重仓在消费、新能源领域的主题基金,而这些品种在近期的行情中稍显弱势。反而是一众指数类产品频频上涨。
上证指数已经在7月24日收盘时站上3600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全天涨幅均超过1%。有人不禁要问,这波行情为什么这么强?自己持有的品种又为何表现平平呢?
有分析指出,主动型基金的收益依赖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并非必然跟随指数。若基金经理重仓的行业以及个股与上涨指数的“核心动力”不符,比如指数由新能源权重股拉动,而基金重仓消费股,即使指数上涨,基金也可能下跌或仅是微涨。
行情再起,公募基金如何应对?
那么,目前基民的投资困境已经从盈亏失衡变为了品种策略失衡,不少投资人将手上的基金理财资金全部投入主动型产品,受限于亏损的压力,无法及时跟随指数行情进行工具化产品的配置。
然而,这样的情况也会造成公募基金的新增资金来源匮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指数型产品的上新及持营效果。那么,机构是否会对时下的行情产生兴趣?基金公司又将如何应对呢?
记者采访发现,似乎大家对现阶段行情的态度仍保持一定的谨慎,且也少有公司将资源大力倾斜向主动型产品,拟博取更多的超额收益。
华南某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行情轮动太快了,而且都是一些结构性和热点事件的行情,宏观也没啥大变化,所以没有特别的调整,都是按原计划在推进新发和持营。”他告诉记者,因为长期看好红利这个方向,近期其所在的公司已经上报了一只低波红利指数产品。
另一位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现阶段还不是所谓“牛市”的阶段,内部还是以ETF为主要的发力点,注重工具化产品的开发和持营,主动型产品的推广力度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
上海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现阶段的行情没有对原本的营销节奏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也不及年初3月时的科技股行情活跃。“彼时很多科技主题基金都限购了,现在很多权益类基金经理都在谨慎操作。”
另外一位华南公募人士则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内部也对近期的行情进行了研判分析,目前投研条线对这次行情的持续性以及点位等,都持乐观预期。
“但同时也要看到的是,内外部通缩与通胀问题错位,地缘风险突发增多,况且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并不能算是低位,短期内也会存在阶段性调整的可能。因此,我们在产品新发和持营方面,并没有大幅加大投入。”该人士说道。
基民投资策略及心态如何调整?
事实上,今年二季度的基金季报已经透露了一个现象,即权益类的基金产品普遍呈现净赎回的状态。这样的结果或也同前述基民体验欠佳有关。如果目前持有的主动型产品太多,基民的投资策略和心态如何调整是关键。
7月24日,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情绪的扭转及信心重建在短期内颇具挑战。从赎回原因看,主要是过去三年风险资产回调、部分结构性板块获利了结,投资者对权益市场收益预期较低。
她指出,此前市场波动明显,投资者恢复信心需要时间。不过,若后续市场持续走好,权益类基金业绩稳定提升,叠加监管层对公募基金发展的政策支持,比如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降低管理费率水平等,使投资者看到实际回报,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快改善投资者情绪。
但总体而言,要让投资者重新对基金理财建立坚实信心,大概率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同时基金公司也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产品稳健性与投资者体验。
记者注意到,基金公司也在适度调整着各自的工作重点,并对当前市场进行相应的布局。孙珩表示,从观察和调研来看,不少基金公司在仓位管理上已经进行调整,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在二季度维持高仓位运作,反映出对权益市场的乐观预期。
在重点投资方向筛选方面,科技板块成为关注焦点。多家基金公司认为,下半年科技板块或将涌现新机会。除科技外,港股市场也受青睐,一些基金公司还关注具备高股息属性、稳定现金流的大盘蓝筹价值股,以及经历回调后性价比显现的高质量成长股等。整体来看,基金公司正通过仓位调整和精选投资方向,试图把握本轮行情带来的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