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肥城:盘活“沉睡”资源 注入发展新动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11:33:00    

盛夏时节,位于肥城老城街道锂电产业园的泰安蓝锂盛科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调试着新引进的卷板机设备,机器轰鸣声与电焊火花交织成动人的乐章,让这片土地焕发勃勃生机。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

2024年12月,泰安蓝锂盛科通过园区内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牵线,投资5000万元在这片6600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起了现代化厂房,制造电池回收设备。作为产业链上的“新鲜血液”,蓝锂盛科带来的不仅是智能化装备,更是肥城锂电新材料产业协同的关键拼图。

“老城街道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让我们快速落地。这里不仅有现成的土地资源,更有一套‘量身定制’的服务方案。公司新上的18台套先进设备,达产后将填补区域新能源装备制造的技术空白,预计年营收3000万元。”泰安蓝锂盛科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侯根东说。

泰安蓝锂盛科的落地,只是老城街道盘活低效用地、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在另一边,山东锦宇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收获满满。在40亩低效用地上,这家企业投资2亿元建起了3600吨/年抛光研磨及纳米材料项目。

“这里良好的发展环境,还有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公司总经理于长江说,目前,项目已建成14条生产线,配备40余台套先进设备。投产后,预计年产各类新型材料3600吨,带动60人就业。

而西关居借助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也成功盘活了闲置土地。通过招商,引入山东光大泰维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西关居旧址建设可再分散乳胶粉生产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后,年产可再分散乳胶粉1万吨。不仅能增加西关居集体收入,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还能实现居民家门口就业。

“以前荒废的土地,现在建起了大项目,村集体收入涨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西关居居民卢宪伟说。

在推进产业项目落地的同时,老城街道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与产业升级并重。在李庄、大石关实施的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把4900亩零星分布的坡耕地改造成了“三保田”,机械化效率大幅提升。同时,抢抓“双碳”机遇,在5200亩采煤塌陷地上引入华电集团200MW农光渔光互补项目,实现“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的循环经济。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通过闲置厂房再造、塌陷地生态修复、坡耕地整合提升等多种路径,唤醒‘沉睡’资源。目前累计盘活低效用地超1万亩,引进重点项目15个,推动锂电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优质产业集聚。”老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晓说。

在肥城经济开发区,“腾笼换鸟”的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山东肥城66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项目今年年初开工建设,而这里之前是一家传统养殖企业。

“为加快园区产业升级,我们把原有的传统养殖项目搬离,引进了这个储能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8.7亿度,转化效率达到75%。”肥城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刘旭东介绍,依托这一模式,经开区成功引进了二氧化碳、熔盐、飞轮等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全力打造国家级新型储能未来产业示范基地。

一场盘活低效用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正在这片土地上精彩上演。今年以来,肥城强化市域“一盘棋”统筹落地,加力推动特色园区提档升级,在完善源网荷储、物流系统、资源协同等配套服务方面下足功夫,加快空置标准厂房、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利用,全年计划实施设施配套项目29个,盘活利用土地1700亩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邢飞)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