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侵华日军华南细菌战添铁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08:18:00    

侵华日军华南细菌战“波第8604部队”名册的彩色扫描件中的一部分。南方日报记者 许舒智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汪棹桴 卢轶)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广东省档案馆举行“抗战档案史料捐赠仪式”,接受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捐赠的侵华日军华南细菌战“波第8604部队”名册的彩色扫描件。这是该名册首次在国内整册出现,是有力的侵华日军罪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在我国多地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实验。华南理工大学退休教授谭元亨介绍,“波第8604部队”于上世纪30年代末进驻广州,对外称“华南防疫给水部”,表面上从事防疫和向士兵提供净水的工作,实际上却干着细菌战和人体活体实验的罪恶勾当。其大本营设在原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大楼内,实验场则在南石头难民收容所。细菌战部队属日军秘密部队,且日军在战败时将大量资料销毁,因此有关该部队的原始史料尤为稀少。

广东省档案馆受赠的这份名册编纂于1945年2月1日,是“波第8604部队”寄回东京留存备查的档案文件,记录了当时在籍的860名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役种、兵种、职务、入伍年份、任现职年份、户籍地、家庭住址、留守家人姓名等详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该档案被日本官方秘藏多年,直至2019年才为世人知晓。后迫于各方压力,该档案终于在今年5月14日公开,并可预约申请到场查阅。松野诚也获知后提交申请,对名册进行了扫描。

根据“波第8604部队”成员丸山茂1993年的忏悔证词,1941年日军入侵香港后,大批香港难民被迫返回广州,与广东本地难民一起,被关押在南石头难民收容所。由于收容所内过度拥挤,日军遂授意“波第8604部队”秘密使用细菌武器屠杀难民。为此,该部队专程从东京调取沙门氏菌,将其投放到饭食中,致大批难民死亡。另一名成员井上睦雄1995年接受调查访问表示,“波第8604部队”还秘密从事鼠疫跳蚤培养、病理解剖、人体活体实验等工作。

“这份档案可以说是我们打开侵华日军华南细菌战历史研究的一把重要钥匙。”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华南抗战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吴佩军表示,通过名册可以厘清“波第8604部队”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和编制规模等基本史实,与华南地区留存的日军细菌战历史遗址、遗迹形成有力呼应,印证了此前“波第8604部队”成员证词和受害幸存者口述史料的真实性,有助于厘清侵华日军细菌战体系的构成和特点,对揭露其罪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