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和住宅小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是城市发展的“微更新”,更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大民生”。在这场关乎群众幸福的“民生大考”中,在东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住建局、住房保障综合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的协同发力下,天骄街道锚定群众急难愁盼,积极争取惠民政策落地,以小区改造“小切口”,全力书写思想凝聚、环境蝶变、民生改善、治理升级的“大文章”。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建”,天骄街道在2023、2024两年累计完成14个小区、183栋楼宇的住宅小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改造的基础上,2025年持续发力:辖区4个小区列入东胜区老旧小区改造,7个小区列入东胜区住宅小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改造,涉及改造的11个小区总建筑面积36.4万平方米、共61栋楼160个单元,将为2602户居民带来居住环境的全面升级,用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温度与力度。
凝聚群众思想共识
用改造成果取信于民
小区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群众思想拧成“一股绳”。面对部分居民对改造政策不了解、对工程预算、施工影响有顾虑等问题,天骄街道采取干部下沉一线“五步工作法”,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将民生工程转化为凝聚民心的“连心工程”。第一步:街道层面,联合住建局、住房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分别召开住宅小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推进会,对街道、社区参与改造工作的干部、网格员、联户长、小区业委会成员、物业人员进行改造政策的全面宣传、动员;第二步,由社区党组织牵头,依托“党小组+网格员+单元长(联户长)”机制,逐个改造小区线上线下挨家挨户、穷尽措施,宣传政策、动员筹资、回应诉求;第三步,街道建立改造工作“日调度、周会商”工作机制,现场即会场,对影响工作进度的瓶颈症结认真梳理研判,街道层面联动住建、住房保障中心、施工单位及时予以推动解决;第四步,对筹资困难的小区,街道主要领导面对面答疑解惑、攻坚推进;第五步,街道社区积极对接交管、城管、供电等相关部门及临街商户,从规划临时停车区域、提供老旧小区原始管线走向、配合施工等方面,全力为抢抓工期、保障施工进度创造条件。通过“五步工作法”,构建起“全链条责任闭环 + 全过程群众参与”的治理模式,形成目标任务清晰、主要领导带头攻坚、分管领导包联负责、社区常抓不懈、进展实时掌握、群众全程参与的工作局面,保障“难题有人攻坚、进度有人盯办、质量有人监督、惠民工程经得起时间检验”。

△实地查看天骄社区小区周边道路破损

△今典、威泰、民联E小区改造攻坚会
年初,很多居民担心改造后效果不好,甚至对政府补贴80%、居民自筹20%的自筹资金有抵触情绪,为此,天骄街道动员居民到往年已改造小区进行实地观摩,社区将往年已改造小区前后的管网、道路、墙体等实景对比展示,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打消群众疑虑。运销家属楼小区改造前,管网老化、无天然气、无外墙保温,改造后崭新的墙体、规整的管线,小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如今,通过层层做实群众工作、居民全程参与决策的模式,按照一贯的“自筹资金先到位先开工”原则,激活惠民资金杠杆效应,推动项目落地,群众积极响应,踊跃争抢“政策红利”,彻底扭转局面,“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群众参与改造的支持度、配合度攀升。

△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解读会

△工商小区
政策解读会

△锦华苑小区上门征集居民意见

△工商小区
攻坚动员会
群众力量深度参与
把居民愿景化为实景
“要让群众‘住得舒服’,首先得知道群众‘哪里不舒服’;改造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改什么、怎么改,群众来做主。”这是天骄街道在改造工作中始终秉持的理念,改造成功的核心在于精准把握居民需求。这一理念在社区治理中不仅推动硬件设施升级,更成为激发居民主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从线上线下挨家挨户宣传改造政策到项目征集,从依据工程预算点单定项到最终确定改造项目,从引导群众参与施工监督到最终参与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全过程动员居民参与需求征集、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及效果评价,将“政府主导”转化为“共建共治”,累计带动7106户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思想引领与行动凝聚的双重目标,有效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

△威泰小区网格员、联户长组织开展20%居民自筹资金收费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天骄街道充分挖掘群众“内生动力”,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以廉广林、王秋荣、李其、王振山、祁桂英等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热心居民、联户长为代表的群众力量成为改造核心推动力。他们发挥“邻里纽带”作用,成为老旧小区改造、住宅小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先锋员”“监督员”“协调员”“调解员”。他们与社区干部一道,对不会转账、不愿缴纳自筹资金的户子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筹资;他们每天穿梭在施工现场,紧盯工程质量,义务担当“编外监理”;他们发挥邻里熟络的优势,调解施工纠纷、邻里矛盾;他们协助社区统计居民需求,确保改造方案贴合实际。他们不仅是改造的参与者,更是成果的守护者。三年来天骄街道累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200余条,80%以上被纳入改造方案,累计解决共性诉求187项,在个性化需求处理上达成共识率超95%。如今,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日渐成熟,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大桥社区组织联户长、居民代表协调推动锦华苑小区改造
改造成果持续深化
基层治理效能再提升
改造不是“一锤子买卖”,长效管理才是关键。天骄街道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在改造过程中同步推进制度建设和服务升级。除了硬件设施建设,后续的管理维护更考验着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天骄街道以“红色物业”为抓手,坚持建管结合,实行“党建+网格+物业+业委会+居民”模式,在老旧小区改造、住宅小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过程中,同步推进飞线整治、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配套完善、居民楼消防安全“破窗行动”、适老化改造、配备必要消防设施等,不断完善小区长效维护管理机制,让老旧小区从“旧貌换新颜”到“长效保品质”,持续做好巩固小区改造成果的“后半篇文章”,助推群众幸福指数、安全指数不断攀升。街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议政代表的联系监督和支持推动作用,及时掌握了解项目后续存在的问题,加强督促整改,强化对改造成果随时“回头看”,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天骄社区协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安达社区组织召开宏源一品小区改造居民代表会议
运销家属楼小区改造后,通过党建引领引入信托制物业,解决邻里纠纷、停车难等问题30余项。“现在外墙保温做了,小区环境好了,天然气接通了,更安全更便捷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更高了!”天骄街道铁路社区运销家属楼小区居民魏兰兰欣慰地说。改造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更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治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居住环境与治理水平实现双提升。

△运销家属楼小区回访小区改造群众满意度
属地部门协同联动
将民生福祉落到实处
老旧小区改造、住宅小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离不开多方协同作战。天骄街道及相关社区主动对接住房保障综合服务中心、住建等部门,形成问题联解、工作联动的强大合力,确保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每一个老旧小区的蜕变,都是多方协同攻坚的成果。”天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阮俊林表示。
“以前小区设施陈旧,居住体验不太好,现在政府帮我们改造,我们自己也出一份力,未来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天骄街道大桥社区锦华苑小区居民李凤满怀期待地说。



老旧小区改造和住宅小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是实打实改善民生的“攻坚战役”,也是基层治理能力的“综合大考”,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天骄街道以群众期盼为“第一信号”,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推动改造工作从“点上开花”到“全域覆盖”,逐步实现老旧小区与问题小区“应改尽改”,三年累计推动25个小区列入改造,惠及群众7106户,背后凝聚的不仅是不折不扣落实好东胜区委、区政府“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目标的坚定信念,更是党建引领聚合力、干群同心破难题的攻坚实践。从“老旧破”到“新亮美”,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不仅重塑了城市肌理,更凝聚了民心力量。随着2025年11个小区改造工程的全面铺开,一幅“社区美、人气聚、治理优、邻里和、氛围活”的幸福画卷,正在天骄大地徐徐展开。未来,天骄街道将继续围绕东胜区“三区四城”建设,做深、做实、做细群众工作,让惠民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精细筑守百姓安居、暖居、宜居梦,向着让居民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拉弓满弦、奋力前行。
来源:天骄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