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科
“来这儿凉快,还能和老朋友们聊个家常,可比在家舒服!”近日,正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商圣街道幸福社区邻里中心避暑纳凉点乘凉聊天的81岁老人李定真乐呵呵地说。为应对连日高温天气,淅川县于7月16日起免费开放36个避暑纳凉点位,为市民提供清凉舒适的避暑场所。
城市有“人情味”,高温酷暑,不仅考验城市应对能力,也体现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面对市民和户外工作者的需求,多个城市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地铁、人防工程等开放为纳凉点,为群众提供茶饮、药品等服务。值得称赞的是,这些措施已坚持多年。城市的“人情味”,绝不是高大的建筑、穿梭的人流,它往往隐藏在街角那个供行人歇脚的圆桌、长椅上。一碗茶、一把扇、一瓶清凉油,东西不多,也不贵重,却是高温天气下人们所需要的,多从群众需求出发,就能找到服务方向。
有的城市人防纳凉点内,红色主题餐厅、葡萄酒文化长廊等特色业态吸引年轻群体打卡,有效带动餐饮、文旅消费;有的城市避暑点阅读区与文化展览相得益彰,带来“文化+避暑”多重体验……将思路打开,避暑同样能打造新业态、新场景,赋予旧空间新意义。
当然,避暑纳凉点也是一项民生实事,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有的老年人腿脚不便,就要在出行上多提供方便;有的地方标识不明,要设置清楚,方便群众找到卫生间等设施。增派人手,维持好秩序和卫生,才能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赢得群众口碑。
高温天气是一场“烤验”。贴心服务、创新举措,保障户外劳动者合法权益,多拿出避暑纳凉等扎实举措,让群众感受到关心关怀,人情味与城市温度成为最美风景线,我们就能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书写基层治理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