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王佳
7月9日上午9点,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政府党校会议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见面会”准时开启。
随着视频画面在镇政府主会场与大湖村、法隆村、新街村三个片区分会场之间清晰切换,王英镇首次“问题诉求视频直达”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王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彭易刚在主会场动情开篇:“今天,我们打破空间阻隔,让乡亲们的声音‘一键直达’镇党委政府。大家有问题尽管提,我们现场听、现场办!”
新街村志德组的“心头急”
王英镇新街村分会场,村民冯光祥第一个接过话筒,他凑近镜头,声音急切:“彭镇长,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冯志德组的老党员,G351国道施工将组里的排灌系统破坏了,加之连续大雨,群众房屋被淹,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得给我们个说法啊!”
画面清晰传递着他紧锁的眉头。
话音刚落,仙岛湖风景区党委委员、副主任邹润立刻回应:“冯伯,您反映的问题,本周内带领道路施工方和G351国道指挥部相关人员,现场核实受灾情况,涉及到的补偿和排灌疏通工程也会及时跟进落实,请大伙放心。”
听了这话,冯光祥紧绷的脸舒展开了,连声道谢。

王英镇新街村分会场诉求人冯光祥反映问题。 通讯员 供图
法隆村南倪组的“邻里情”
画面切换到法隆村分会场,村民黄细菊老奶奶低声细语说:“他要我出2000元......”
法隆村村干部倪德福解释说,法隆村南倪组群众倪书生与黄细菊是前后屋邻居,两家屋基落差3米左右。
因连续雨水天气,倪书生房前土方流失到黄细菊后屋檐下,为安全起见,倪书生计划做挡土墙,但要求黄细菊出资2000元,两人因此发生纠纷。
王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俊细心回复,“远亲不如近邻,你们邻里间这个情况我事先也有所了解,建挡土墙对你们两家都是一个保障,理应都分摊一点。费用大概估算了一下,考虑到您家的实际情况,您看出资1000元行不行?”
“出1000元我还是同意,后面他请人做事,我免费请工人们吃饭!”
黄细菊老奶奶说完还有些不好意思,但现场纷纷竖起大拇指。
伴随阵阵掌声,法隆村分会场徐徐落幕。

王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俊在王英镇政府主会场回应诉求。 通讯员 供图
新街小区的“发展声”
视频连线中,大湖村新街小区群众代表王贤胜老人有些激动:“新街下水道有200多米没有改造。这段下水道堵塞严重,每到季节就洪水满溢,20多户居民房屋被淹,没有好基建何谈好发展?”
该镇人大副主席明宇飞现场“接单”,10分钟内就商定好方案,计划积极对接相关部门落实项目资金。同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水道疏通,还督导大湖村“两委”干部定期进行疏通清理。
短短两个小时,三个片区的村民代表通过屏幕畅所欲言,共抛出涉及宅基地纠纷、民生服务、环境治理、乡村发展等诉求建议近十条。
主会场内,镇领导、驻村干部以及平安建设办负责人直面问题,能现场拍板的当即明确解决方案、责任人和时限;需进一步研究的,也坦诚说明并承诺限时反馈。
综治中心干部蔡庸辉全程记录,他表示:“所有问题已建立台账,后续专人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一根网线,连通的是民心民意;一方屏幕,映照的是担当作为。
屏幕上生动的画面,是基层治理现代化最温暖的注脚。王英镇创新运用“视频直达”形式,在科技赋能之下将政府服务的“神经末梢”精准延伸至村口,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被动接访”为“主动问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