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阜阳:从写字楼到田垄 新农人挑起农业“金扁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0:36:00    

6月30日,颍东区新乌江镇周圩村,一架植保无人机如振翅的蜂鸟,悬停在玉米试验田上空。细密的营养液呈扇形喷洒,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

  “这块地是秋季玉米百亩试验田,从种植到除草,再到追肥,每一步都不能怠慢。”梁洪美手持飞行器,指尖轻点屏幕调整飞行轨迹。

  梁洪美,双眼皮、大眼睛,笑起来有一对小酒窝,初见时很难将这位30多岁的女子与“农民”二字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她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新农人。今年夏收,她熟练操作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的视频,经央视播出后,收获了无数网友点赞。

  令网友感觉新奇的,不仅是她这名农机手年轻靓丽的面孔,还有她从“PS”(平面设计)到“GPS”(农机定位导航)的职业转型故事。

  十多年前,梁洪美还是苏州一名出入写字楼的平面设计师。2012年,经人介绍,她结识了老乡王彬,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走进婚姻殿堂。

  王彬是土生土长的新乌江人,除了种地,还有一手农机修理技术。婚后,梁洪美从苏州回到阜阳生活,丈夫修理农机时,她就是最勤快的助手。

  从为修理农机的丈夫准备工具,到熟悉常见农业机械,再到操作农机进田作业、成为一名持证上岗的女农机手,梁洪美在一季季又脏又累的农忙中,完成了从“白领”到新农人的身份转变,更爱上了与农业、农村打交道的这份事业。

  2018年,梁洪美两口做出了一个与当时很多年轻人相反的选择——流转土地种粮,且流转的500亩耕地是村里人并不看好的低洼地块。

  这一年,也是夫妻俩最难的一年:农忙时他们要为种植大户提供农机服务,墒情最佳时间要优先为其他农户播种,而自家的田地却错过了最佳播种期,小麦播种后,又遇到了干旱天气,迟来的抗旱效果也不理想……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的麦苗还是在冬季到来之前长出来了。”风雨过后,终见彩虹。从田间泥土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来,梁洪美两口的种粮事业经营得越来越红火。

  这几年,夫妻俩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并整合了60户社员的100多台农机设备,通过“农户+合作社+市场”的模式,搭建起全程农业服务体系。

  “从旋耕、播种到收割,全部采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我们家的服务面积超过2000亩,合作社服务面积达20万亩。”梁洪美自豪地介绍道。

  如今,梁洪美已是乡亲们口中的一把种田好手,在村民中的评价,也从最初“哪能干得了这活儿”,变成了“她这样的新农人把村子带活了”。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中说:“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3年来,这份欣慰,感召着越来越多像梁洪美这样的新农人选择农业。

  2024年11月28日,阜阳市新农人协会成立,首批会员117人,平均年龄36.2岁,基本覆盖全市涉农领域,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占比78%。

  “这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高素质且逐渐壮大的新农人队伍,不仅通过带动和服务帮助广大农民实现增收,更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活力,让人对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更加憧憬。”市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全媒体记者 汪文婕 通讯员 武艳 实习生 王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