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危害严重,人民群众对之深恶痛绝。6月16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以来,我省公安机关秉持“以防为主、防范为先”的反诈理念,倾力打造“辽聊反诈+”品牌,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更贴近群众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反诈宣传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大反诈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防骗意识。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宣传防范是压降发案的重要手段。连日来,为不断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精度,各地公安机关创新反诈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设反诈专栏、专题,持续推送防诈知识、典型案例警示、预警提示等信息;联合相关部门在社区(村)宣传栏、楼宇电梯屏、公交地铁、商场超市、银行网点、电信营业厅等人流密集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不断深化精准预警劝阻宣传,通过96110反诈专线、短信、APP弹窗等方式,在预警拦截的同时精准推送防诈信息。
此次集中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为让学生、老年人、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上好这门“必修课”,各地公安机关以“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因人施策开展反诈宣讲活动。社区民警守牢各自阵地,面对面向社区居民、办事群众宣讲,积极推广“国家反诈”APP,并深入高校进行宣讲,通过问答、讲故事、真实案例剖析等形式,增强学生群体的反诈防骗能力。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企业负责人、财会人员面对面反诈知识宣讲,联合省通信管理局围绕中高考节点向全省群众发送预警提示短信,并与银行联动落实提醒举措,提高诈骗汇款发现率、拦截率。在各大型劳务市场、招聘会、工厂集中区等场所,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防范网络贷款、招工诈骗、裸聊敲诈等宣传工作,提高其风险识别能力。
当前,随着反诈宣传持续全面铺开,社会公众对电诈常见手法、危害性和防范要点的认知更加清晰,识诈防诈的“免疫力”普遍增强。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各地共开展各类反诈宣传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余万份,推送反诈信息5100余万条,累计返还群众被骗资金1.26亿元,同比上升1.75%,切实守护了群众“钱袋子”。
(辽宁日报记者 刘乐)